审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主任医师 郭军
若不加重视,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影响脏腑功能,容易诱发疾病。因此,不妨在冬令时抓住“进补”黄金期,给自身“精、气、神”加点油。
总是无精打采——固精
中医认为,一个人看起来是否神清气爽、容光焕发,与肾精的充足程度密切相关。《中医大辞典》解释: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肾主冬,重养藏”,其中,藏的就是“肾精”,抓住这个重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黑色入肾”是大家熟知的概念,中医指出黑色食物大多有补肾的作用。
平时生活中,可经常吃些黑枸杞、桑葚、覆盆子、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米、海参等药食同源之品。
-
黑枸杞性平、味甘,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平时可以当成零食,也可以取适量用温水冲泡代茶饮。 -
古籍记载:“桑葚,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现代医学证实,吃桑葚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桑葚可以直接嚼服,也可以泡水或泡酒喝。 -
覆盆子作为中药材,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尿频遗尿、遗精滑精。
经常唉声叹气——补气
-
回到家就躺下刷手机,懒得说话; -
平时爱“长吁短叹”,总是习惯性的“叹上一口气”; -
经常感到胸闷气短,爬两层楼就喘; -
即便没有较大的运动量也会出汗不止……
中医将“气”认为是身体的一种功能,在机体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由于气是“流动”的,所以可以促进、推动生长发育,温煦脏腑经络和四肢百骸,防御疾病侵袭,固摄人体津液(血、汗、精、唾液、尿、白带等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
中医有“人到四十,阳气不足”的说法,强调的就是补气的重要性,提出40岁后要注重补气。另外,在人体之中,“气”还是维持生命的动力。
此时,可以补气养阳,具体的方法是人参配肉桂。人参为“百草之王”,最擅补气,是中医治疗虚证的第一要药,能大补元气、生津养血;肉桂有温肾助阳、温通经脉的功效,可补火助阳。这两味中药日常食用很方便,可直接泡水喝或在炖肉、煲汤时放一些搭配进饮食中。
记忆差反应慢——养神
中医认为,看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仅看“身”,还要看“神”。
中医理论中,“神”是人体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导,是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气充足则思维灵活、精力充沛,神气涣散则身弱,人会变得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思维僵化。
-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杜仲雄花具有安神促眠的作用。睡前喝杯杜仲雄花水,可改善睡眠质量。 -
《博物志》称黄精可以长生,指出其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宁心安神等功效,在治疗头晕、腰膝酸软、肾精亏虚的药方中,常常能看到黄精。
想要“精气神”,补肾很重要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想要固精、补气、养神,其实不复杂,只需掌握一个关键——补肾即可。
特别提醒,补肾对于男性而言更加重要。对于易疲劳、力不从心、提不起劲等缺乏精气神症状严重者,可在科学调补的基础上,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健康好习惯。
-
远离烟酒:尽可能戒烟限酒,烟和酒中的某些成分对肾脏有损害。 -
饮食调整:多吃能养护肾气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木耳、黑米等,将它们搭配进饮食经常食用。 -
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可调整人体气血,有利于积蓄阴精。 -
适当饮水:喝水可以帮助机体排出毒素,减少肾脏负担。 -
注意节欲: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否则会使肾精过度消耗。 -
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只有动起来才能“活”。如何锻炼,中医认为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更能激发精气神,补养肾气。▲
来源:生命时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