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中医养生之道。闽南地区非常讲究秋冬固本养阴,防寒保暖、早卧晚起,冬季药膳进补也成生活习惯。民间有句谚语“:冬季进补,来春打虎。”因“冬主闭藏”、“冬藏精”,意思是冬季中人体的气血和内脏的功能活动较其他季节旺盛,服用补益的食物溶易消化吸收,且冬季皮肤致密,很少出汗,精气不易外泄,使进补的营养物质能够积蓄所以能使营养充足,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各地的进补习惯有所不同,在老百姓中流行各种补法如有的地方,每至“冬至”节后,每个“九天”吃一只黄脚黄嘴的老母鸡,九个“九天”,吃九只老母鸡;有的地方,每日吃一碗“羊杂汤”,有的地方冬天服“鸡药”,而以老母鸡煮鸡汤,然后以鸡汤熬药,所配之药都属补气血、养脾胃的药物;也有的地方,每至冬季,饭馆中增设药膳馆,专供进补的食客享用。凡此种种,说明冬季进补,已经深入人心。
材 料: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
制 作: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
注 意:湿热型胃痛不宜用。因此,在气温变冷的时候,宜进食温中散寒之品祛除寒邪,给胃部温暖,可减少胃壁的肌肉收缩痉挛,常可使胃痛得到缓解。
材 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
制 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
功 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
注 意:本粥不宜冷服。
杜仲主要产于四川。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温阳固精,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
材 料:羊肾2枚,杜仲5g,五味子6g;
做 法:将羊肾洗净,去掉臊腺,切碎;杜仲、五味子用纱布包扎,与羊肾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及葱、姜、料酒。炖至熟透后,加入盐、味精调味。空腹服。
黄芪以治疗中气不足,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当归、黄芪具有暖身的效果,姜母鸭则有整肠、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抗真菌、造血、利尿之效。
材 料:鸭半只,老姜一大块,中药包(草果、陈皮、熟地、当归、党参、川芎、黄芪、香叶、枸杞、红枣)
做 法:鸭洗净切块,老姜切成片;锅中入麻油以小火爆香姜;再把鸭块放入锅内翻炒;炒至鸭油出来,表面呈金黄色;放入中药包,倒入料酒,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盐、冰糖、姜泥调味。
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枸杞莲子鸡汤睡前1小时喝1碗能养心益肾。
材 料:枸杞30克、红枣12枚、干莲子60克、鸡肉200克。
做 法:枸杞、红枣、莲子洗净备用,鸡肉洗净、切块。把原料放入800毫升水中,大火煮滚后除去浮沫,改小火焖煮至食材软烂,加盐调味。
花旗参具有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本草从新》称花旗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百合甘,微寒,归肺、心经;能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鹧鸪能补肺气,润肺化痰止咳。
材 料:花旗参3g,百合10g,鹧鸪150g,姜片适量
做 法:将鹧鸪去毛、内脏,洗净飞水切块,花旗参洗净蒸软切片,与洗净的百合、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ml,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成。
天麻主要产于云、贵、川。它的功能为镇静、散风、止痛。天麻炖鱼头可以补益肝肾,祛风通络。还能解决头晕眼花、偏头痛及风寒湿痹等问题。
材 料:天麻10克,鲜鳙鱼头1个,生姜3片。
做 法:将天麻、鳙鱼头、生姜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
特邀内科专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