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它被誉为“千果之王”,补肾补脾、止痛止血,抗炎、抗菌、抗疲劳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我

记得有一年初冬,回老家一趟,路过一片树林,树林里有很多板栗树,偶尔还听到板栗从树上掉下的声音,于是循声去捡了几颗板栗,尝一口,那味道还真不错。仿佛间,想起了儿时的时候,与一些小伙伴在秋末冬初时节,提着篮子在林间寻找掉落的板栗,那种乐趣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板栗可以说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小吃,最为著名的莫过糖炒栗子,尤其是在很多小说以及电视中,会出现糖炒栗子的镜头,后来每次吃到糖炒栗子的时候,心中就会颇多感慨。再后来,在餐桌上也看到了板栗,比如板栗鸭子、红烧栗子鸡、栗子冬菇等。

板栗,又名栗子,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属于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栗子还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是一种物美价廉、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的良药。

板栗在很早的时代,并没有引起医家的重视,直到《名医别录》中收载了它,认为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后来,药王孙思邈指出,板栗“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再后来,药圣李时珍也佐证了《名医别录》的说法,认为板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时至今日,中医认为,板栗味甘平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作用;适用于反胃不食,肾虚腰痛,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内服一般用量为10克,可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板栗的食疗和药用价值较好,而且做法也十分多样,生吃、炒食、磨粉、作馍、酿酒、制醋都好,还可作菜,味道可口。比如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能增加食欲、调理肠胃,可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如果用板栗和粳米熬成粥,既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也适用于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等症。

板栗补肾的作用比较好,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药王孙思邈认为板栗是“肾之果,肾病宜食之”。在《经验方》中记载,将栗楔风干,每日空心食用七枚,再食猪肾粥,可以治疗肾虚腰膝无力。所以板栗可用于老人肾虚、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等症。

乾隆御医黄元御曾说,板栗“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也就是每次食用的量不宜过大。还有,栗子“生极难化,熟易滞气”,所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糖尿病、风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新鲜栗子容易变质霉烂,吃了发霉的栗子可能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食用。

一颗小小的栗子,是一种药食两用、补养治病的良物,可以发挥补肾、补脾、止痛、止血等多种作用,还含有三萜、多糖、黄酮苷、挥发油以及微量元素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糖尿病、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疲劳等生物活性。这样的果子,被誉为“千果之王”,还真是当之无愧。

公众号升级,改变推送规则,关注我们后,打开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期精彩内容;看完作品后,在右下角点“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让好作品,帮助更多人!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相关声明

一、科普内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诊。
二、所选文章,皆为原创或经授权转载,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三、文中配图,皆为授权作品,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我就知道你“在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