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正是时令干果栗子(板栗)上市的季节。
栗作为“五果”之一,其营养丰富,味道甘甜,为历代医家所赞誉。
孙思邈《千金翼方》里概括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能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美食。
中医认为,脾虚则难以运化水液而致泄泻,栗子健脾养胃,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
故《本草纲目》有云“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说明栗子能治内寒腹泻。

《千金要方》云“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可见栗子能补助肾气,有利于缓解肾虚所致的腰膝无力、腰脚软弱。
《肘后备急方》也有类似说法,论“又方治肾虚腰脚无力。生栗袋贮,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
为此他还赋诗一首:“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生动地记载了他在晚年齿根浮动,常食用栗子治疗的经历。

栗子能活血行气,可缓解金疮、折伤肿痛、瘰疬,也有利于治疗吐衄、便血。
在《唐本草》中,栗子“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可见,栗子能治疗创伤筋骨肿痛,因其能补益脾胃之气,有利于气血化生,所以也能起到益气固摄的作用。
正如《滇南本草》认为栗子“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此外,常吃栗子,还可有效治疗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栗子具有抗菌、消炎、抗凝血、升高白细胞的生物活性,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黄酮苷类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可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病症,是一种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果品。
栗子吃法很多,可生食、蒸食、炒食、煮食,或用栗子粉制各种糕点,还可与其他食材搭配做成各种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
食谱|教素食
1.糙米提前用水浸泡4个小时,糙米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淘洗和浸泡过程中会流失,所以不宜浸泡太久;
2.芹菜洗净切成小颗粒,准备一勺老抽、两勺生抽,适量香油和冰糖;
5.煮开后放入提前准备的凉开水中,经过热胀冷缩皮会自动脱落,很容易就剥下来;
6.热锅起油,下入香菇,煎出香味后放入糙米,也可以加入一些大米;
8.取适量冰糖放入锅中,再到入3杯水,如果糙米没有时间浸泡的话,需要多加入一些水;
9.倒入剥好的栗子,最后加入一些香油,中火大约煮30分钟,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的搅拌下,出锅前撒一些芹菜粒。
食谱|教素食
图文| 味谷的厨房
2.板栗用刀子在表壳划一刀,放入滚水中浸泡约5分钟,趁热捞出剥去外壳;
3.将浸泡好的百合洗净,放入锅中,放入板栗和桂圆肉,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慢煮20分钟;
4.加入黄冰糖再煮5分钟后,关火。不开盖再焖会儿。
食谱|银元宝
6.煮至浓稠即,不要太稠,这个粥不用加糖淡淡的甜。
食谱|教素食
4.倒入提前泡了一会的大米和藜麦(大米和藜麦都用清水提前泡一会,煮的时候易软烂);
7.然后放入适量洗净的鸡头米,盖上盖子,转中小火慢慢熬煮,熬至粘稠粥状即可。
食谱|教素食
2.煮开后放入提前准备的凉水中,经过热胀冷缩皮很容易剥下来;
3.准备一碗热水,将核桃仁放入碗里浸泡10分钟左右,核桃皮就很好去除;
6.准备一个锅倒入适量水,下入莲藕、板栗、生姜,大火煮沸;
8.最后放入核桃仁大约煮2-3分钟,起锅前放入枸杞。
食谱|天山可可
4.把素高汤倒入锅中烧开,用少许蔬果粉和盐调味,再撒入少许胡椒粉搅匀;
5.把切好的娃娃菜条平推入锅中,要保持娃娃菜整齐不要入锅后散掉;
7.在煮的过程中要来回摇动锅,当汤汁收干60%后进行翻勺一次,把娃娃菜烧透后用水淀粉勾芡;
食谱|緣豆兒
1.栗子放水里煮2-3分钟,煮过的栗子很容易去皮;
6.加水半碗,有清汤更好,调入盐、蔬果粉、酱油,改小火焖烧;
食谱|西米Fiona
1.香菇焯开水,2分钟,去掉把儿,切成三角块。茭白切滚刀块;
2.把茭白七成油温炸制牙黄色。再把香菇跟栗子过一下油;
4.炒锅留底油,爆香姜,加入生抽,老抽,各1勺。清水3勺,盐、蔬果粉适量;
食谱|尔东叶
食谱|青春妹m
5.锅中剩下少许糖水的时候,不停翻炒,糖水汤汁收干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