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马有度:补肾止汗的山茱萸,你知道怎么用效果好吗?

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山茱萸的用法。
山茱萸是一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的药物,历代主要用于补肾,如《本草衍义》称其“补养肾脏,无一不宜”,《景岳全书》说山茱萸能“固阳添精”等。
张锡纯擅用山茱萸救脱止汗,但近年重视不够,有的因运用方法失宜,疗效不够理想。
笔者认为山茱萸功用广泛,如欲达到运用自如,妙在剂量增损、辨病配伍和用法变通之中。
01
虚损之汗,量小无功
虚损之汗,一般指盗汗与自汗,或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汗量较多者,标志着脏腑功能失调,体质虚弱。
临床上用得最多的中药莫过于黄芪,称其有“固表止汗”之功。
殊不知“汗为心之液”,成人虚汗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疾病患者,且虚汗常经久难治,此时如常规地用黄芪或玉屏风散对付,疗效不好。
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摸索,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山茱萸获得了明显止汗效果。
机理何在?
《本草述钩元》说得好:“凡心血虚,致虚火外淫而汗出不止者,不用黄芪固表,但君此味(指山茱萸)以敛其中,使真阴之气不泄,而真阳乃固,则心血可益,虚火可静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明确指出山茱萸可以“利通气血”。
可见,山茱萸治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多汗心悸是为特长,但必须大剂量,剂量太小无效。
山茱萸在《中国药典》中,水煎服常用量为每天6~12g,据临床所验,大剂量可用30~40g水煎服始能见效,散剂吞服也应在10g左右。
02
辨病配伍,妙在其中
对于不同疾病的虚汗,重用山茱萸,并据辨病分别采取恰当的配伍可以提高疗效。

如肺结核盗汗,应配伍百合、北沙参、黄精等;
对于风心病、冠心病之自汗,应配伍煅龙牡、白芍、丹参;
晚期肝癌之多汗,应配伍鳖甲、山甲珠、夏枯草;
更年期综合征的多汗,应配伍生地、百合、浮小麦、合欢皮;
小儿多汗,应配冬桑叶、鲜石斛等。
03
不拘剂型,随证变通
山茱萸治虚汗,在剂型方面应灵活掌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变通给药途径。
一般来说,汤者荡也,水煎内服疗效较快;
当病人处于恢复期,可以将山茱萸打成细粉吞服,或装入胶囊更为方便,也可做成蜜丸、片剂口服;
对小儿及体虚不能口服者,还可外用,处方为干山茱萸100g,碾碎成细末,陈醋调敷神厥和涌泉穴,有时也可收到比口服更好的疗效。
04
强壮敛汗,兴阳力宏
山茱萸在治疗虚汗的同时,还能壮阳补肾,治疗性功能减退等。
《红炉点雪》记载:“山萸肉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止老人尿多不节⋯⋯久服明目,强力,轻身延年。”
《东医宝鉴》称山茱萸能“坚长阴茎”。
可见前人对山茱萸的强壮作用是早有经验的。
阴汗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多是肾虚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的先导,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
在《珍珠囊》中曾有泽泻疗阴汗的记载,但实践证明,泽泻如不配伍山茱萸则疗效不满意,因为山茱萸既敛阴汗,又有补肾兴阳的固本之效;
常用泽泻、山茱萸等量,打粉装胶囊,每次3g,盐水温服,早晚各1次,连服8周,有显著疗效,并可预防阳痿、早泄等症的发生。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方药妙用》,马有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 End –

关注我

每日了解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