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脏六腑】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肾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我们各个年龄阶段的健康均与肾气的旺盛虚衰密切相关。
在我们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肾气由稚嫩到充盛,达到巅峰,即是我们的壮年,继而由充盛转为衰少,再由衰少到耗竭,人也就步入老年。
在不同的年龄段,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着我们的人体,由此表现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那么相对应的,我们在不同时期就要有不同的养生补肾之法。

平时我们养生通常是强调要通过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进行辨证养生,今天给中老年朋友们分享根据年龄分段补肾的养生之法。
在分享之前,先要跟大家强调一点,我们养肾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就不管其他的脏腑了。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中医理论中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相互影响,谁也离不开谁。因此补肾也不单单是补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就像接下来要介绍的养生之法一样,在不同的年龄段中,通过同时补脾、补肺等,来加强我们补肾的效果。
《素问》中说道:“阴精所奉其人寿”,“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也就是说40岁开始出现肾阴亏虚、阴津减少,容易虚火内生,出现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溲黄便干等症状。
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们应当重视补肾养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枸杞、桑葚、熟地、黑芝麻等养阴的食物。
五十岁,肝气开始衰竭。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属木,而肾属水,此年龄段的养生要点是“滋水涵木”,就是通过养肾阴来养肝阴、牵制肝阳,此时要肝肾同补。
可用首乌丸、枸杞煎、桑椹膏等补肝肾,能够养血生精、聪耳明目,对耳聋眼花者特别适合。
人到60,已是花甲之年。《素问》说:“六十岁,心气始衰。”
心属火,肾属水。正常情况下,水火互济,即肾水上济于心,防止心火伤了心阴,而心火下降于肾,不使肾水泛滥抑制阳气。
如果水火不调,就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即上面表现出心中烦热、口舌干燥,下肢却又表现出怕冷、酸软等。此外,水火不调的人还容易生病、显得衰老。
因此,60岁要注重补肾养心,平时可以吃一吃龙眼肉、柏子仁等。同时,清心寡欲、安心养神,对延缓心脉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人体的衰老过程中,脾也起到重要作用。有句话叫做“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意思就是脾胃功能好、吃得下饭才能身体好。
脾胃虚弱,无法吸收、输布营养物质,意味着后天不能滋养先天,就会引起肾元虚弱,加速衰老。
脾属土,土能保住水,所以70岁的养生重点是补肾培土,可服琼玉膏、大茯苓丸等中成药。
《灵枢·天年篇》认为“八十岁,肺气衰,故言善误”,这就是说到了80岁,肺气开始衰败,老人开始容易说错话。
肺气衰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气不够用。很多老人病则咳嗽、动则气喘,多与肺肾两脏的功能失调和衰退有关。
肺属金,金生水,肺强大了也能补肾。此时,可采用滋肾润肺之法,如枸杞滋肾润肺,山药补肺固肾,五味子补肾益气、生津敛肺止咳,薏苡仁健脾补肺。
人年过九十,肾气即将枯竭而经脉空虚,常会出现腰膝酸软、怕冷等症状。可用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蛤蚧、紫河车等补肾阳、抗衰老。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平时炖排骨的时候可以在汤里加入熟地、山萸肉、肉苁蓉、怀牛膝各15克,食用排骨汤即可。
此外,还可以使用延生护宝丹、龟龄集等中成药补肾助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肾脏病患者,要根据不同体质,辨证选用中药制剂补肾养生,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用药。
养生是门大学问,不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还受年龄阶段的影响。今天给大家分享了中老年各年龄段分别如何补肾,以后大家就知道各自的养生重点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记得把文章收藏起来哟,以后想再阅读就方便多了。最后,不要忘了转发到朋友圈,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送上这份宝贵的补肾指南!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