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预示着冬季的开始,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阳气乖乖收敛到地下,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向下半身潜藏,养肾要提上日程。秋冬的”藏”,不仅要藏阳气、神气,也要藏肾,藏好肾阴、肾阳、肾精。
如果“藏”没做好的人,往往冬天会出现失眠多梦,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尿频,夜尿多,腰以下容易浮肿,腿特别怕冷等等表现。
这些表现代表你怎么了?代表你肾虚了。你的肾精就像你支x宝里的余额一样,一只手数得过来:
所以从现在起,可以开始吃起补肾的食物了:板栗、核桃、黑米、这些食物可以补肾。
除了吃以外,也可以通过按揉穴位达到补肾的目的。今天我就教给大家一个补肾穴,是人身上的补肾第一要穴——肾俞穴,它是阴、阳、精三补的。
肾俞穴,最早呢是出自《灵枢·背俞》,别名又叫肾腧、肾之俞、少阴俞、肾念、高盖等等,名字不少,但是不论叫啥,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同时也是背俞穴之一。
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肾脏;俞呢,是个通假字,通输,就有运输、转输经气的意思,那肾俞合起来就是有运输、转输肾脏的经气能力的这样一个穴位。肾俞穴是一个很典型的以脏腑功能命名的穴位名字。
而背俞穴呢,是十种特定穴里面的其中之一(哪十种呢,咱们上周介绍了,忘记了的朋友可以翻看上周文章复习一下)。背俞穴的含义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
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背俞穴的向深层延展,就是肾脏,肾俞穴是肾的经气在背部输注、转输的地方。那大家可能有疑问,肾俞穴是怎么和肾脏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人体的各个穴位都是各脏腑的关系户,都是有后台的。因为穴位属于经络,而经络又属于脏腑,所以穴位和脏腑之气是相通的,这也是刺激穴位能调整脏腑功能,进而改善疾病的原因所在。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也是背俞穴之一,在第2腰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的位置。

“肾俞”这个穴位名字很直白。
“肾”,顾名思义,指的是“肾脏”,这个穴位和肾关系紧密;
“俞”,指输、腧、枢,运输,是枢纽的意思。
唐代医家杨玄操说过:“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俞皆在背,故云俞在阳,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
翻译过来就是:五脏之疾当取五脏之俞来治疗,所以肾俞不仅是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部位,而且是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腧穴。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养生就是贵在坚持,掌握好这个神奇的补肾开关,根据五运六气,今年是一个非常严寒的冬天。
那就从现在开始,每天揉一揉、搓一搓肾俞吧。让肾阴和肾阳旺盛,让肾精充足起来,这样就不惧寒冬的邪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