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养生】立冬重食补,这三种补肾佳品千万别错过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作为冬季起始,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黄帝内经》中总结了关于冬季的养生方式,“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一段指出了冬季的起居,神情和行为状态都要体现“藏”的自然大背景,这样才能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如果有人与冬季的规律反着来,不知道养藏,妄泄夺气,就会伤身体,春天会发作肌肉无力,热闭神昏的疾病,也就是现在说的脑梗死或者脑出血出现的一部分症状。

所以,我们今天请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的闫琦辉医师,为大家分享立冬养生的注意事项:

起居有节

适量运动

冬季养生要点是潜藏阳气,阳气在人身体上的体现是体温,在神志上表现是兴奋性。

所以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最好等到清晨的寒冷散去再出门,注意保暖,让阳气深藏在身体内,以生阴精。

运动方面,应以舒缓的运动为主,可以在晴朗的白天,向阳的地方晒晒后背,伸展肢体。如果做高强度锻炼,以感到身热、微汗欲出为好,不可汗出湿衣,更不可汗出无度,如水流离,此为大泄阳气,为逆,违背养藏之道。

过量的运动出汗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容易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

心态平和

适当排解

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阳气内收,阳气即是神气,最好做到“神不外露”,勿烦劳,勿焦虑。

生活工作中难免遇到生气,焦急的事,要学会自主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疏导情志,避免烦扰,保持精神的安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身心平安,病安从来。

健运脾胃

适当进补

民间有“冬天进补,来年打虎”的谚语。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时人体吸收转化的功能最好。如能进补得当,来年儿童生长加速,老龄者延年益寿。

在饮食调养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宜太过辛温燥热,以不上火为宜。

此外,冬季进补前,先健运脾胃,祛痰除湿,以利于高热量饮食的消化吸收,更好地转化为身体生长、功能活动的基础。

只有在消化吸收功能好时,补药才能为人体所利用而发挥作用,所以有俗谚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好消化”。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人群来说,若出现烦热、大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应暂停进补,先调脾胃。

这里给大家推荐三道立冬养生食谱:

羊肉萝卜汤

食材:羊肉500克、萝卜300克、豌豆100克、草果5克、生姜10克。

烹调方法:

·将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豌豆择洗干净;萝卜切5厘米见方小块。

·将草果、羊肉、豌豆、生姜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熬1小时,再放入萝卜块煮熟。

·加适量的胡椒粉、食盐及调料,即可佐餐。

功效:

羊肉萝卜汤,具有温胃消食的功效。善于补益气血不足,尤其有益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儿童、老人等。

芝麻核桃糊

食材:黑芝麻400克、核桃仁200克、大麦仁200克。

烹调方法:

·将黑芝麻、核桃仁、大麦仁放铁锅内用小火炒香。待凉后,共同捣碎或磨细,装入瓷罐内备用。

·食用时,可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服。

功效:

补肝肾、益心脾。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头发早白早脱、肺燥咳嗽、精髄不足、睡眠不安、肌肉消瘦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姜汁甜牛奶

食材:鲜牛奶200毫升,生姜汁一小汤匙,白糖少许。

烹调方法:

将牛奶与姜汁放入瓦盅内隔水蒸煮。也可放2片姜代替生姜汁,蒸后去掉姜片。

功效:

有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最宜用以缓解虚寒性胃痛、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对脾胃虚寒的中老年人、儿童,尤为适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