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养生话扶阳:驱寒护阳,补肾为先

正文2709字预计阅读5分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表示冬季开始,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养生重在“收藏”与“保暖”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同时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在饮食上要“温补”,多吃温性食物,少辛增酸,预防疾病。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立冬讲究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软枣的风俗,在天津河东“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吃倭瓜馅的饺子。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晚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冬季的户外锻炼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并且不宜剧烈运动,否则出汗多让阳气大量外泄。此时的运动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扶阳养生功等为主。

圣人讲“秋冬养阴”,不是去养阴冷寒凉,而是通过“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养好我们的身体。
秋冬是阳气集结凝聚,深藏地下水中的季节。春夏阳气的萌发彰显才是生命的意义和标志。但秋冬阳气的收敛潜藏的基础,是生命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秋冬之季,顺应天时把阴养足才能收敛潜藏更多的阳气。养阴是手段,潜阳才是目的。只有在这一点上,养阴才有意义。
驱寒护阳要切记补肾为先

“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

一、扶阳养生

立冬:驱寒护阳,补肾为先。谨防寒邪,调理肾经为主
重点穴位:涌泉、太溪、肾俞、关元

二、脊柱与节气

立冬对应的人体脊柱相关疾病,第三颈椎(C3)喉咙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内经》冬三月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

立冬是寒冷季节的开始,自然界万物的整体趋势是潜藏,内守。对于人体而言,我们说维持身体活力的阳气至关重要,在自然界这种寒冷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身体的阳气很容易耗损以及生成不足,我们的健康也因此会大打折扣。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护阳之法以保证身体维持在一个好的状态。

护养自身阳气有两种方法

一、为固护阳气

即勿损阳气之谓也。我们有营卫之气,周流全身,才能养生防病。如果因为我们平时不慎,阳气耗损,这种固护身体的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固护阳气之道有几个方面。

1、顺应天时之变:日出而阳升,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衰,日入而阳尽。我们应当日出而动,日入而息,使阳气与天阳相应而激荡不息。

2不能工作过劳:无论室内伏案工作,还是室外工作运动,如不节制,日久定会耗伤气血,即使身体强壮者也是一样。

3不过食生冷:过食生冷饮食会伤脾阳,随之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我们身体的营气也就会难以化生,不能周流保护全身,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

4不能过汗:在临床中经常发现很多朋友说非得运动到全身大汗淋漓才痛快。其实这种大汗的运动,实际是以消耗身体大量的阳气为代价的,日久,会出现身体虚弱,怕冷,易感冒等等不良结果。

5不可多语:中医认为,多语也是伤气的,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和门诊医生应该深有体会。话说的多了,自己就觉得气短胸闷。这是肺气耗伤的典型表现。

二、补益阳气之法

1可用针、灸之法。本法应当熟知阴阳经脉顺逆,再根据身体脏腑寒热虚实应用,知补泻之法才能用。不建议不分寒热阴阳的人轻用。

2用中药法。

中药之寒热温凉可对应身体偏差的寒热温凉,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这是常法,对于中医大夫不是难事。一般朋友们可向中医求诊辨识后应用。

3饮食补阳之法。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入于肝心脾肺肾五脏。我们说,给五脏所喜者就是补该脏。我们自己可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明确何种食物为何脏所喜。而有针对性的进食补养。

总结一下,扶阳是为了使身体的阳气处于一个中正不偏的状态,既不过,也不能不足。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本文内容转载自:扶阳罐、扶阳堂国医馆

文章链接:

二十四节气扶阳养生之立冬:驱寒护阳,补肾为先

立冬讲扶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交流学习!如图文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删除处理。文章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本周荐读

贾云峰:中医药传播逐梦元宇宙

贾云峰:中医药品牌国际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

贾云峰荣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扶阳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贾云峰:中医药创新策划,是征服“恐惧”的旅行

贾云峰:被无限误读的中医药和被有限理解的国际传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