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以肾为先,补肾温阳暖一冬!

寒风乍起立冬至,2022年11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
这一天是寒冷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又被称为“交子之时”,此时气候从秋季的凉爽宜人逐渐转为冬季的寒冷刺骨,但同时,我们也终于盼来了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虽是初冬,可北方的水面已经开始凝结成薄冰。

二候地始冻:此时,地表的土地开始冻结。阳气沉降到更深的土中,阴气弥散人间。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候鸟不知藏去哪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条纹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蜊。

《黄帝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养藏之道也。”,此时农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成,动物们也都躲藏起来准备冬眠,自然界中一切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此时养生,更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养肾藏精」为根本,冬三月「藏」的好,来年开春你的基底才扎实,阳气足,精血盈,整个人都会精神饱满,少生病。

收敛阳气,减少消耗

收敛阳气,首先不能外泄,先保证不丢,再去补养
寒凉来袭,我们面临着双重考验
  • 一是来源于外界寒气的侵扰,部分阳气要去抵御外敌
  • 二是为顺应四时变化,我们体内的阳气还需向内收敛,温养脏腑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而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阳气越充足,人才越强壮。
所以立冬后,我们要注意保护身体里的阳气,首先要做到「穿衣避寒」
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冬季穿着最好以舒适、不出汗为宜
但本就阳气偏弱的人,立冬后一定要护好头部、肚脐、脚踝,这些风邪最容易攻击的地方。

除了增衣保暖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保证睡眠」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这也是养阳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由于人类没有冬眠机制,睡觉则成了人们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吸收能量的重要方式。可以说睡眠是冬天的第一大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进入冬季,我们应遵循“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可顺应天早黑阳气闭藏之早,晚起可应对天迟亮阳气升发之晚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不宜贪黑、切忌过劳,所以冬天假期睡个懒觉最好不过了。

颐养肾气,顾护脏腑

民间也常说“立冬补冬”,实际上是以补肾助收藏,肾主封藏,与冬的意志不谋而合。
肾为先天之本,阴阳的源泉,与五脏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说冬天养好肾,根基稳了一大半。
但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也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方面的伤害
  •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
  • 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
立冬节气重在养肾,既要顾护肾阳,还要滋养肾阴,平衡阴阳才能健康。

养肾护阳,食补为先

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但是立冬只是初入冬,深秋的燥气还在天地间游荡,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此时食补最好在补肾的同时,还要润润肺,以免被残留的燥气侵袭
在冬季上市的大众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白萝卜、山药、莲藕、油菜等
另外,冬季是肾当令的季节,在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核桃、栗子、腰果、芡实、红薯、南瓜等

  • 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 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

  • 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梨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特别注意:
立冬后,饮食不宜过食辛辣耗散的食物,因为辛辣的食物耗气伤津,容易产生内热,不利于阳气闭藏;
补益的食物尽量放在白天吃,晚餐不要过于丰盛,调动阳气运化,不利于阳气在夜晚的入阴闭藏。

冬日艾灸,补阳袪寒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入冬后适合做艾灸的2类人:一类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一类是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4个推荐穴位——

大椎穴: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汇的穴位,具有统领一身阳气的作用。

命门穴:被称为“生命之门”,为身体督脉上的阳穴。有温肾壮阳、培元补肾的作用。

涌泉穴:是人体肾经的起始穴,艾灸涌泉穴,可以引火下行,温暖下身

神阙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艾灸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穴位示例图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阳气、护阳气,也被中医称为“天灸”。

晒头顶

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经常晒头顶的百会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使人精神充足,缓解疲惫

晒后背

后背的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
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
冬季养生关键在于“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温,逆之则伤肾。
虽然已然立冬,但是此时还未到凌冽寒气的寒冬,此时护好阳气,养精蓄锐,大有可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