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药王庙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京(2022)0000031
补肾不是简单的补阳。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气,对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作用。
肾主闭藏,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都是从肾这里借走,全部借完了就没有了,人的生命就终止了。
中医有句话说“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呼吸是肺的主要工作,但是要以肾为根本,如果肾气不足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就是肾过度消耗的结果。
肾还主水,肾还有个别称叫水脏。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肾来调节的,一个人出现了水肿,就是肾的蒸腾气化无力导致的。
因此,长时间工作劳累过度产生的腰膝酸软(其充在骨)、脱发(其华在发)、水肿都是肾气被多度消耗的信号。
怎样补肾直接又高效?
比如一些有温暖提振阳气作用的中药:菟丝子、肉苁蓉,这些药物能够入肾经,让身体得到温煦、濡养、发热。
还有一些药物通过生血来补益精髓,比如:熟地、山萸肉等等。
这些都不是直接把肾精补上了,而是需要身体来转化的,然后以肾精的形式存在肾。
这有个前提,你的脾胃得好,否则你吃的药物和食物没有办法很好的转化成肾精这种东西,所以补肾的同时,也要保养好你的脾胃。
除了药物和食疗补肾,还可以选择艾灸。艾灸的穿透力和温煦力量可以使气血运行起来,如果作用在补肾穴上,可使肾气得以快速补充,缓解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
01. 关元穴
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引火归元,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
02. 肾俞穴
是肾与外界天地沟通的通道,位于人体腰部,在第2腰椎处旁开1.5寸处(约两开指)。刺激肾俞可以直接补益肾气,是个安全而简便的补肾方法。
03. 太溪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说肾经的原气大会于此,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如果现在没有肾虚的症状,那么下面的“养肾法”可以常用,中医认为,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养肾也要徐徐调理。
四大养肾法,简单实用
用热水泡脚,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好,泡15~30分钟;泡脚的同时搓后腰,搓热手掌,在后腰上下搓摩3~5分钟。
“腰为肾之府”,搓腰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排出体内的寒湿;
而肾经起于足底,泡脚可以寒气侵袭,日久对改善腰部怕冷、腰酸背痛等症很有帮助。
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外劳宫穴,也就是手背对应掌心的地方,脏腑积有寒气热气,皆能和解。
将两手外劳宫紧贴腰部肾区,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二肾,可将肾内寒气祛除,还能促进睡眠。
就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向上提,然后放松,接着再往上提,一提一松,提的时候吸气,松的时候呼气。每次做50次提肛运动,随时都可以进行。
孙思邈在《枕中方》就提到“谷道宜常撮”,孙思邈认为,肛门位于人体督脉上,而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血的作用,常撮谷道可以提升中气,强壮脏腑,调节气血阴阳。
在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3分钟,不拘泥手法,以自己感觉不太疼为适宜。耳朵会变红,直至有温暖感。
最好也会觉得颈部和腰背部有热热的感觉,此时气血通畅,舒服之至。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人这一生,会经历肾气不足到肾气足,再到肾气不足,再到肾气枯竭而亡这个过程。
肾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减少欲望,淡泊宁静,使肾精消耗慢点,才是养神的法门。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自然|无为|玄德|清静
▼
“道教记”北京药王庙服务号
致力于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复兴、阐释、传播
修行人的心灵净土,炼道者的法海梯航|开悟|增慧|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