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并且以整体观念来辩证,故当其他脏腑出现虚象时,也会考虑以补肾为基础来进行方剂的加减。
肾与其它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致眩晕;肾水不足,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致心悸、不寐;肾不纳气,气不归原,可致哮喘;肾阳虚衰,火不燠土,可致五更泄泻;肾精亏损,脑髓失充,可致健忘,痴呆,等等。
由张仲景的肾气丸和钱乙的六味地黄丸这两个基本方加减演变而来的六味地黄系列,就是这种以补肾为基础再辅以其他药味滋补相关脏腑的治法的代表。而六味地黄系列中成药相对应的病机又分为阴虚型和阳虚型两种。
-
肾阴不足,髓海亏虚,骨骼失养,故腰膝酸痛,眩晕耳鸣。
-
肾水亏虚,水火失济则心火偏亢,致心神不宁,而见失眠多梦。阴虚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故遗精早泄。
-
女子以血为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所以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
阴虚则阳亢,虚热迫血可致崩漏。
-
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故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
(具体见下表)
阴虚型 |
六味地黄丸 |
知柏地黄丸 |
杞菊地黄丸 |
归芍 地黄 丸 |
明目 地黄 丸 |
麦味地黄丸 |
药物组成 |
|
|
|
|
|
|
功能主治 |
|
|
|
|
|
|
用法用量 |
|
口服。水蜜丸一次30粒(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
|
|
|
|
区别用药 |
|
|
|
|||
注意事项 |
|
以肾阳虚为主证
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精神萎靡,面色晃白或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或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悸咳喘。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全身机能低下伴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阳气不足,阴寒盛于下,故下肢尤甚。
-
阳虚不能温煦体形,振奋精神,故精神萎靡,面色晃白。
-
肾阳极虚,浊阴弥漫肌肤,则见面色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均为肾阳虚衰之象。
-
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机能减退,男子则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故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
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水湿下趋,肾处下焦,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水势泛滥,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上逆凌心射肺,故见心悸咳喘。
(具体见下表)
阳虚型 |
桂附地黄丸 |
金匮肾气丸 |
药物组成 |
|
|
功能主治 |
|
|
用法用量 |
|
|
区别用药 |
|
|
注意事项 |
|
欢迎预约下列直播
点击下方↓每天6场总有你想学的
没看过瘾?
点击下方↓ 再来段药店智汇精彩视频
加药店智汇老师微信
学习更多业绩提升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