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老王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和儿子小王一起喝茶聊天……
老王说:“儿啊,我最近腰酸背痛,双腿老使不上劲儿,有空你去药店给我买点药吃。”
小王思索了片刻说:“嗯,爸您可能是上了年纪,有点肾虚,我去药店给您买盒地黄丸吧。”
但是,用地黄来补肾是有讲究的,药店里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地黄丸”中成药,该如何挑选呢?
如果你也对不同的“地黄丸”有疑惑不会挑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一
地黄为何物?
//
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
■生地黄
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热入营血之身热、烦躁、斑疹、吐血,或是热病伤阴之发热、舌红、口渴、便秘等症状。
■熟地黄
味甘、性微温,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用于肝肾阴虚、面色萎黄、心慌心悸、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生地黄还是熟地黄,脾胃虚弱或痰多湿气重的朋友,都应慎重使用。
二
2个地黄食疗方
生地粥
食材:25克生地黄,75克大米,适量白糖。
做法:生地黄洗净切细后放入锅中,加150毫升清水煎煮30分钟,倒出药汁。将大米煮成白粥,趁热倒入地黄汁,搅拌均匀并加入白糖即可。
适用:适合阴虚火旺之舌红、口渴、便秘、烦躁等症状。
乌鸡熟地汤
食材:1只乌鸡,20克熟地黄,10克枸杞,5枚红枣,5片生姜,适量食盐。
做法:乌鸡切小块,焯水捞起,其余食材洗净备用;将乌鸡块、熟地黄、枸杞、红枣、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一个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适用:适合肾精亏虚之腰膝酸软、四肢无力、须发早白等症状。
除了地黄药膳,现如今市面上有不少的“地黄丸”系列中成药,不同的“地黄丸”功效也不同。
面对种类繁多的“地黄丸”,惟益君给大家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帮助大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地黄丸”中成药。
三
不同类型的“地黄丸”
该怎么挑选?
①/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宋代时,太医钱乙在八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去掉了附子、桂枝两味药,制成了六味地黄丸,用于儿科的治疗。
因此,六味地黄丸的药性相对来说比较平和。
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滋补肾阴,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兼有手足心发热、心胸烦热、睡觉时容易流汗、小便发黄、便秘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脾虚腹胀、食少便溏的朋友应慎用。
②/知柏地黄丸适合肾阴虚
明代时,医家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制成知柏地黄丸,用于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适合肾阴虚且“上火”症状较显著的情况,比如口干咽痛、心胸烦热等。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体质虚寒的朋友不宜使用。
③/杞菊地黄丸适合肾阴虚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和菊花而制成的。
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以及养肝清肝的作用,适合肾阴虚兼有视物昏花、迎风流泪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的朋友不宜使用。
④/金匮肾气丸适合肾阳虚
南宋时,医家严用和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川牛膝、车前子、并将山药炒制后入药而成。
金匮肾气丸适合肾阳虚的朋友,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兼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金匮肾气丸时,不宜食用生冷食物,同时要保持情绪舒畅。
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种情况。
肾阴虚多是消耗过多所致,常见于中青年,肾阳虚多是器官衰竭所致,常见于老年人。
地黄有补肾的作用,但要想效果佳,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症状进行判断来选择使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地黄食疗方与“地黄丸”中成药。
喜欢文章的话,可以转发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哦,让我们一起变健康!
参考资料:
[1]秦燕,朱建光.地黄功效考证[J].中医学报,2018,33(01):114-118.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8.01.029.
完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作者:笙夏
编辑:西瓜
点击“在看”,分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