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过年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过完元宵节,这才算真正迈入新的一年。
今天就是元宵佳节,吃元宵那是必不可少的,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团圆。想特别提醒大家,元宵吃对了养身,吃错了可就伤身了,尤其是中老年人。
元宵搭配 养生效果大不同
不同馅料也有不同的食疗功效,给大家一一介绍,常见馅料的作用:
1.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作用。
2.花生: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
3.核桃:核桃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4.莲蓉:具有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5.红豆:红豆具有去湿清热消除水肿,健脾胃等功效
6.枣泥:枣泥一般有缓解疲劳、提高肝功能、缓解贫血等功效。
7.玫瑰: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
8.南瓜: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
9.冰桔:理气宽中、燥湿化痰,能治咳嗽痰多、脘腹胀满。
吃完元宵喝原汤
助消化,减少积食
元宵黏性高,再加上馅里含大量油脂,不容易消化,最好趁热吃。一旦变凉,人体消化起来就非常困难。提醒,吃完元宵后,要喝点原汤,即白水煮汤圆,不加任何调料的汤。
因为煮淀粉类食物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也可帮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汤可帮助减少积食。
元宵节注意
这3点养生习惯
1、宜养精神
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少有经》 上说:“少思、 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元宵节也处在春节,春天以养肝,肝喜调达,所以心情一定要好,不宜动怒,大家可以心情好一些,多与亲戚朋友走动,避免抑郁情况的发生。
2、宜运动
保持适度运动,不可久坐或久卧,推荐练习八段锦和太极拳。对待运动的科学态度是“贵在坚持,贵在适度”。
就是说,运动不能一曝十寒,运动必须持之以恒,不可中途而废,即使不能每天锻炼,但每周也要锻炼三到五次并延续下去。
为了不引起骨关节的损伤和高能量消耗,中老年人通常不宜进行爆发力很强的短时间运动,而应选择低强度的长时间的运动。
3、宜“按摩穴位”
缺少运动,我们的额胃肠蠕动也会减慢,胃肠蠕动减弱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现象。因此可通过按摩方法增强胃动力。重点按压以下几个穴位,对胃动力的恢复尤为有效。
(1)大陵穴
大陵穴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2)内关穴、外关穴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宁神和胃。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官能症等。
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治疗热 症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我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煮元宵加它
竟能补肾、驱寒、治妇科病
醪糟具有温经活血、滋阴补肾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讲,辅以不同的配料,可治疗痛经、产后身体痛等症。最适宜女性、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饮用。
吃几颗酒酿元宵,不仅应节,还能防寒。女性吃几颗,还能治痛经哦。
酒酿元宵做法
1、锅中水沸,放入元宵。
2、煮至元宵浮起。
3、鸡蛋打散,转最小火淋入鸡蛋液。
4、蛋花散开关火,加入酒酿即可,食用前调入适量细砂糖。
元宵节吃上几颗元宵,幸幸福福一年绕,开开心心四季妙,顺顺利利全家好。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一鸣助手为好友
咨询健康方面等疑问
为您答疑解惑!
微信号:13104429483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