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各位朋友们,早上好!
我们中国人善于以粥养生,粥的食用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药用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医圣”张仲景常用粥治病,《伤寒论》中就有不少关于粥的功效的记载。

粥除了本身能入药,粥里面还有一味中药,叫做“米油”,也称作“粥油”。米油就是我们煮米粥时,浮于粥表面上的浓稠液体。
俗话讲“富人喝参汤,穷人喝粥油”,米油价廉易得,但其功效却丝毫不逊于参汤,古代穷苦人民常常食用粥油,来代替参汤来达到养生之效。

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米油,看看它的功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竟能够与参汤一较高下。
关于米油的相关记载很多,清代医学家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曾说“米油可代参汤”,这也是民间“富人喝参汤,穷人喝粥油”这句俗语的由来。
中医认为,米油味甘,性平,能“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利小便通淋”。米油对肾、脾、膀胱都有着养护作用,还能够滋养体内阴液。
米油入肾经、膀胱经,因此对肾和膀胱有着养护作用,具有补肾健脾、利水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亏不育,小便淋浊等。
米油还有助于健脾,对于那些脾胃不好的朋友们来说,早上起来也可以喝一些“米油”来养脾胃。
在古代,穷苦人民物资匮乏,易于脾虚羸瘦,米油的健脾功效就常用于治疗此疾病。
《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提到米油时是这样说的:“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
瘦弱的人群常常食用米油,把脾胃养好了,则人体运化的能力就好,身体自然而然也就强健起来了。
米油的第二大功效就是滋阴。据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
熟地是一味补虚药,它就是熟地黄,是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熟地的主要功效之一就是滋阴,常用于调理肝肾阴虚。
米油的滋阴功效可与熟地相较,非常适合阴虚体质的人群服用。每天喝一碗米油,有助于改善阴虚体质。
此外,我们感冒之后,有不少人会觉得口干舌燥,还可能会有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症状。还有些朋友们在患新冠发烧后,也会出现这些症状。
这有可能是因为生病过程中耗伤了身体的阴液,要想缓解这些症状,我们应该及时补充阴液,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米油滋阴的功效。
有上述症状的朋友们,可以用米油来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帮助我们补充人体损耗的津液,改善口干、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症状。
米油不仅能够补肾健脾,滋养体内阴液,还有助药力的作用,常被用作药引,搭配中药来服用。
治疗风寒感冒的桂枝汤,医圣张仲景在介绍其用法时是这样描述的:“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意思是说,服完桂枝汤后,应喝上一碗热米油作为药引,以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这种以米油助药力的方法,在张仲景的处方中非常多见。《本草纲目》里也记录了很多药方,以米油为药捻子或药引子,需要用米油送服。

作为参汤的平价替代物,米油是古代穷苦人民喜爱的物美价廉的补品。米油相较参汤的好处不仅仅是在价格上,适用人群也比参汤要广一些。
参汤虽好,却也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更应慎重。而米油性味平和,不用担心虚不受补。因此即使是在现代,米油也可代参汤补养身体。
米油的制作原料是家家都有的大米,且熬制方法也是十分简单的,朋友们在平日煮粥时可能都熬出过米油。这里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下米油的熬制方法。
【做法步骤】:
把大米以及适量清水加入到锅中,大火将水烧滚开后,转慢火焖煮。当粥煮成粘稠状时,可以见到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这就是米油了。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又很随手可得的药膳,但是它的滋阴之功非常好,而且无论脾胃功能如何,都能很好地吸收。
对于生病的人来说,米油赛参汤,性味平和,最益中气,不用担心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因此,米油尤其适合病后体弱者饮用,婴幼儿、产妇、老年人等人群也非常适合。

米油具有滋阴之效,还能够补肾健脾。建议朋友们早上熬粥做早餐食用时,就可以顺便熬煮一些米油,和粥一起服下。
这样随手可得的一味中药,很多人却忽略了它的存在。朋友们动动发财手,把这篇文章分享转发出去,让更多人能够知道米油的神奇功效!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还有更多的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辩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