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大寒养生补肾阳,吃三食,按三穴,防风避寒培元气

中医认为,大寒是冬季最寒冷的一天,寒属极阴之气,主收藏凝滞。因此大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身体更强壮,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大寒吃三食
一、红色的食物
大寒养生应以“温补”为主,中医认为红色入心,食用红色食物,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起到温补气血、御寒保暖的效果。
像大家经常食用的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病症。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合精血不足导致的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消渴等病症。
二、温热的食物
大寒天气寒冷,要尽量食用一些温补类的食物,要用食物去温暖我们的脾胃,如果食用一些偏寒、冷、凉的食物很容对脾胃造成损害。温补类的食物比如羊肉,可健脾益胃,此外羊肉还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
三、温热药膳
民间有“今年冬天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大寒是冬季进补的好时机,饮食应行“温补”,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食物性味宜多温热少寒凉,如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南瓜、生姜等。
羊肉、当归、生姜炖着吃对阳虚者是大补,那么羊肉炖萝卜则更适合阴虚者。对他们来说冬天萝卜是个宝,因为它属于甘凉性蔬菜,有健脾、养阴、润燥的功效,正好能中和羊肉燥热。
大寒养生多揉三穴
一、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二、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三、太溪穴:滋润补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