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小寒前后宜补肾 做好这5点少生病

导语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今天由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王颖与大家分享小寒节气前后的相关养生注意事项。

小寒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时节,处在“二九”到“三九”的时候,到底冷不冷,关键还要看冷空气的声势大不大。

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小寒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时节,阴冷干燥、寒意逼人。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因此这个时候正是风湿病关节痛、颈椎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保护好头、肩颈、脚等容易受凉的部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所以这个时候还要注重保养肾。男人要壮阳,女人也要壮阳。不管是食补,还是合理锻炼以及调理起居,都可以让人们安心地度过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

具体来说,小寒养生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调养:

一、滋补优先

小寒时节,人体也呈现“阴盛阳衰”的状况,受寒冷气候的影响,身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此提高人体耐受寒冷的能力。所以日常饮食中,要多食一些温热食物,以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这类食物主要有羊肉、韭菜、茴香、香菜、南瓜、大蒜、大枣、栗子、核桃仁、杏仁以及生姜、辣椒、胡椒、葱等。

虽然强调“滋补优先”,但对常人来说,也不要大吃特吃肥腻之物或者为了“补”而“补”,一定要有的放矢。

二、锻炼因人而异

小寒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平时生活中可散步、慢跑、做操等。在天气较暖和的时候适当到室外活动,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三、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每天做到早睡晚起,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入睡前也别忘记泡脚。以热水洗脚,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改善睡眠质量。

也可选择用中药泡脚,选取温阳、祛寒的中草药,水煎后将药汁倒入盆中泡脚,使药物刺激足部经络、腧穴,有驱寒散邪、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功效。

泡脚方:生姜、艾叶、桂枝各10g,水煎即可。

四、膏方进补

膏方是由药物煎熬而成的黏稠糊状的特殊剂型,冬季服用可驱寒。特别是在小寒时节,冬令趋寒,阳气潜藏,是一年中进补佳时。在严寒冬季,膏方利于制作和保存,使得冬季食膏方进补进一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膏方期间,如遇伤风、感冒、腹泻、咳嗽加重、痰液增多变黄等症状,必须待治愈后再服用。另外,外服期间,也要忌食虾、蟹、生白萝卜以及生冷食物。

五、保暖防外感

天寒地冻,要注意保暖,要是不小心着凉,则会导致发热头痛、困乏无力、打喷嚏、流清涕、食欲不振、鼻塞等感冒症状。

对于感冒的预防,应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为主。每天早晨起床洗脸时,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既刺激了鼻腔,提高自身抵抗力,又可以清理鼻腔,打扫卫生。

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