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 | 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二 / 十 / 四 / 节 / 气/立 /冬

立 冬

11

/

7

////////////

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

终了的意思

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中的阳气好比太阳,失去太阳,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也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之后,应以“养藏”为主,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起居养生:养精蓄锐

冬季来临,应早睡晚起,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赖床也是可以的。在冬日保障了睡眠更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在冬季,晨练时间可以稍晚一些,以免晨起过早,气温寒凉。午后黄昏是冬季锻炼的最佳时段。在运动选择上,应以“慢运动”为主,避免在冬日挥汗如雨。

早睡晚起

饮食养生:进补得宜

少咸多苦

冬季是肾经旺盛的时节,肾主咸,心主苦。

在冬季,饮食过咸,会使本来就旺盛的肾水更加活跃,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要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来抗御过亢的肾水。

按需进补,以年龄所需为界

体有虚实寒热之辨,人有男女老幼之别,立冬进补,也当因人而异。

年轻人阳气盛,小补即可;中年人就应按照自身的状况差异进行调整,比如某些时候,工作熬夜多,疲劳感重、身体损耗大时,便应尤其重视调理。而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不仅需要调理,还需重视防护。

按地域进补

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进补需要根据地域差异进行。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进补适宜大温大热的食材,如牛羊肉等。南方地区,温度相较北方的肃杀之寒,更为温暖宜人一些,适宜以清补甘温之品为主,如鸡、鸭、鱼类等。而高原山区,雨量少,气候干燥,则适宜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如果蔬、木耳,冰糖炖梨便是一道不错的小点。

进补食方

海带排骨汤

甲状腺素能增强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帮助人们抵御严寒。

海带等海产品中碘含量丰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排骨作为我们日常中常吃的肉类,蛋白质含量丰富,能为我们在冬日提供能量。

鲫鱼汤

我国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鲫鱼营养丰富,所含脂肪少,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多,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鲫鱼汤中所含的有害胆固醇较少,常吃鲫鱼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大有好处。

紫菜蛋花汤

紫菜蛋花汤是很家常的一道汤,但这道汤营养价值却很高。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碘,能够帮助刺激甲状腺的分泌。

紫菜中鲜味元素突出,能够很好的引起人的食欲,让人在冬日里胃口大开。

穴位按摩

立冬节气重在养肾,顾护肾阳,滋养肾阴。养肾,可常按揉以下3个穴位。

肾俞穴

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是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按摩肾俞,温补肾阳,对于改善肾虚腰痛、精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效果。

按摩方法:两手搓热,用手掌在肾俞部位做上下擦动的来回按摩,每次50-60下,持续10-15分钟,左右两侧同时或者交替进行,直至腰部从里往外微微发热为宜。

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

按摩方法:双手叠加,顺时针打圈按摩腹部,艾灸等温热脐部,适合阳虚体寒者采用。

涌泉穴

《黄帝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每天按摩,可温补肾经、益精填髓,治疗足寒症等。

按摩方法: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中间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按摩60-80次,直至足心发热为止。

医世家养生推荐:气血导引

常言道进补以度严冬,立冬时节,正是借天势将阳气归根,将能量潜藏于体内的好时机。

秋收冬藏,此时的补,便指人体的阳气要封藏得好。立冬注重温阳散寒、补肾益精。若将人体比喻成大树,根基养好,才能在来年春季枝繁叶茂。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立冬时节,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到达封藏期。

医世家气血导引通过气血导引仪,定穴开穴,导入秘制气血导引液,通过体表助药气至达腠理,补充人体精气,将阳气稳稳封藏。气血导引,通过走穴导引、引液导引对人体起到通气血、盈气血、养气血的功效。打通人体气节淤堵,用百味中药全面补阳化淤。疏通气血通道,守护营卫,使人体正气锁在体内,健体调内,守护人体阳气。

医世家温馨提醒,涵养阳气,规避受寒,闭蓄能量好过冬。

【END】

门店导览

扫码查阅

养元千年

传承百世

图片来源 | Pixabay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