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肝肾不好才生白发!学会这样调,疏肝血、补肾精,80岁都没白发!

【健康知识】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朋友们早上好啊!
我们一旦发现长了白发,就会觉得自己开始变老了。生长白发是人们自然的衰老现象,大家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乌黑的头发会渐渐变灰、最终变成白发。
除了衰老导致的白发,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出现了“少白头”的现象,年纪轻轻就有了满头的白发。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当白发逐渐增多的时候,多少还是会感到不愉快。毕竟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能让人看起来年轻好几岁呢!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中医对于白发产生的看法,同时也给大家分享能够预防白发的一些方法。

肝血——灌溉头发的雨露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血亏则发枯。脱发、白发、头皮屑等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头部皮肤。
“血盛则荣于发,则须发美;若气血虚弱,经脉虚竭,不能容发,故须发脱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肝血充足,头发就是浓密、有光泽、坚韧的;肝血不足,头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出现白发、脱发、干枯、分叉等现象。
对于我们的头发而言,肝血就像是浇灌植物生长的雨露。因此要想头发健康,就需要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朋友们不妨试一试多用手梳梳头。
【以手梳头——拿五经】
我们头部有许多的穴位,例如百会、上星、前顶、玉枕等。经常按摩头皮能起到刺激穴位、通经活络的作用。
这样做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毛囊营养,有利于头发的生长,使头发亮泽、质地柔韧,并可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推迟衰老。
1、操作步骤:
1、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呈鹰爪状。使用左手右手均可,看个人习惯。注意做这个动作前,要把指甲剪干净,因为我们是用指尖去按摩,而不是用指甲去刮,容易伤到头皮。
2、五指指尖立起,中指位于前发际头部正中的督脉线上,食指和无名指位于膀胱经线上,拇指与小指位于胆经线上。
3、按摩时,从前发际开始,沿经脉循行线向头顶点按。先在前发际处用力点按,并轻轻揉动,揉动时心中默念“一、二、三”,做完三拍以后,五指稍用力下按并向前推移头皮。
4、松开五指,向上移动1厘米左右,再次将五指点下,如此反复,一直点揉到脑后枕骨隆起处。
5、最后用张开的五指代替梳子,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一次为1拍,共梳头4次
2、动作要领:
(1)点揉穴位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力度,太轻或者太重都不可以。以能使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如果点揉时遇到痛点,可加大力度、延长点揉的时间
(2)向前推拿头皮的时候要沉稳有力,注意用指腹带动头皮移动。
(3)梳头时要缓和有力,但注意不要扯下头发。如果头发干枯易打结,可用梳子先将发梢的结梳开,再进行这一步动作。
(4)点揉和梳头的时间、次数不限,建议大家最好在清晨醒来以后,就在床上先拿一次五经,然后再起床活动。

肾精——头发的养料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到肾“其华在发”,头发的色泽荣枯是肾脏功能的反应。由于肾藏精,精生血,精血旺盛,则毛发粗壮、乌黑、浓密而润泽,因此说发的生机根于肾
随着年龄增大,肾精、肾气逐渐衰少,我们的头发就像小草失去了土壤与肥料而枯萎,出现白发、脱发等。而“少白头”未老先衰,归根结底也是与肾精、肾气不足有关。
说到这,聪明的朋友们已经知道该怎么预防白发了吧?那就是养肾
3大补肾开关
我们身上有3个地方,可以说是“补肾开关”,经常按摩、揉搓,能够对保养肾脏起到很好的作用。
1、耳朵
肾开窍于耳,耳朵上也分布了不少中医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穴位,经常揉搓耳朵,可以达到通经活络、健肾养身的效果。
双手搓揉耳廓,手法轻柔有节奏,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度,每次3到5分钟即可。
2、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还有很多的穴位,比如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
朋友们平时可以经常按揉或摩擦腰部两侧,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
3、脚底
在我们的脚底藏着一个涌泉穴,它是肾经的开头穴。说到补肾的话题,这个穴位是绕不开的。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动作——抬脚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可以抬一抬我们的脚跟。一抬一放之间,就能帮助我们拉伸肾经,刺激涌泉
除了以上3个小方法,我们之前还分享过很多补肾的方法,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往期的文章。
食疗补肾
在我们的常识里,想要头发乌黑浓密,就要多吃黑芝麻。根据中医的五行五色理论来说,黑色入肾,黑色的食物确实有补肾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黑芝麻、黑豆、黑枸杞、黑米、桑葚子、首乌等,都具有补肾的作用,朋友们可以适当食用这些黑色的食物。

除了通肝血、补肾精之外,朋友们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控,合理地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预防脱发、白发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能够帮助朋友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大家帮帮忙,花1秒钟的时间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这篇文章能够解决更多人的白发烦恼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