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使人们有意无意地把“中年”和“开始衰弱”划上等号。再加上满世界的广告都在宣传“十男九虚”、“疲劳就是肾虚”、“肾虚就要补肾”,使得不少疲于生计的中年人总觉得自己虚。为了获得点心理安慰,不少人去买补肾的药来吃。那么,到了中年就一定得补肾吗?
心理压力是中年人“虚”的根源
中医对肾的概念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的,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肾虚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脑子反应慢、性功能低下、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腿发软等,这些都是中年人常见的情况。
临床上,很多中年人向医生求助性功能低下如何解决,并强烈暗示要求补肾。但经过仔细检查及询问后,发现许多中年人的病情多是心理压力造成的。因此,遇到这样的求助者,负责的医生是不会给他开补肾药的,会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保护肾气要做到以下三点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保护肾气要领有三点:
注意适度的运动、性生活和睡眠。适度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
其次,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
第三,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做到这三点,肾气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比吃补肾药效果好得多。
补肾有很多误区
有很多人根本没必要去补肾,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营养物质不能被补上,还给脏器平添了排毒的负担。还有人认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补肾”,这是欠妥的。“是药三分毒”,补肾的药对脾胃不好的人伤害更大,硬要补,身体不但吸收不了,反而有副作用。
不分“阴虚”还是“阳虚”盲目补肾的做法是错误的。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阴虚”表现为营养不足,功能亢进,因为“虚火”造成了人体内物质的过分消耗而导致阴气不足,也就是“阳气”的偏亢。中医历来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该补“阴虚”的时候补了“阳虚”或者反之,都会严重破坏人体平衡,加重病情。
最好用食补来补肾
中医常讲“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常吃的食品中就有补肾的功能,比如,猪腰花、牡蛎、核桃。猪腰花和牡蛎含有大量的锌,对补肾很有好处,核桃还有润肺的作用,生食或者用一两核桃仁配一斤白酒浸泡一个月,每晚少量饮用,也能达到补肾的效果。民间还有“东北人参,江南海马”的说法。这就是说,海马和人参的滋补功效是齐名的,中医里有用海马煲汤来补肾的方子。当然,如果怀疑自己肾虚,还需要专家的最后确诊方能开始药补,这是最为保险的方法了。。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