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节气养生 | 秋去冬来立冬时,补肾防寒抵寒气

11-07
今日立冬
立冬补冬
不补嘴空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天气由少雨干燥阴雨寒冻转变,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这是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期。

养生应顺其“藏”之规律,要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冬季进补最佳时间

中医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大好时节。

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

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

冬令进补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并且因为冬天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冬季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

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慢慢适应,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尤其是脾胃虚寒且湿重者先健脾胃,可在进补前食用怀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汤等。

一般来说,引补应在立冬后至冬至前进行,选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生姜大枣汤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

做好引补,接下来就可以滋补了。

按照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

立冬补冬
补气
针对气虚体质如行走后冒虚汗、说话无力、精神疲乏等,可多食用益气健脾的补气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胡萝卜、豆浆、鸡肉等。饮食中也可添加红参、白术、黄芪和五味子等中药材。
补血
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黄唇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体征,可选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龙眼肉、桑椹、黑木耳、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有补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首乌等。
补阴
针对阴虚体质。像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午后低热、妇女白带增多等,可食用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中药可选用白参、沙参、天门冬、鳖甲、龟板、冬虫夏草等。
补阳
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食用具有补阳助火、温肾助阳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等也有补阳作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杜仲、蛤蚧和十全大补酒等调补。

中医所说的进补是一种针对虚证的治疗方法,即补充人体不足。

现代人多不缺乏营养,真正“虚”的不多,失调更为严重。

而失调的调整,一年四季均可。

因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

要视机体的阴阳盛衰而有的放矢,不可盲目进补。

初冬养生要谨慎
盲目大补易上火

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男女老幼的体质虚实寒热各有不同。

如果盲目进补,反为不利。

冬季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胃肠功能好坏等个体差异而定。

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大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

养生重点,补肾防寒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讲究养补肾

向来有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的说法。

尽管目前气温不算低,但立冬过后气温必定是日渐降低,表现为阴盛阳衰,这些日渐增加的寒气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

因此,此时可以适当补肾,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

【广告】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含虫草的肾宝
仁和手参肾宝胶囊

成分解析

精选青藏高原特有的补肾药材手掌参(藏旺拉)、名贵的冬虫夏草,并辅以黄精、天冬、烈香杜鹃其它滋补药材。

●手参:补肾益精,理气止痛。

●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

●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黄精:补气养阴,润肺,益肾。

●烈香杜鹃:清热消肿,补肾。

源于经典藏医典籍《四部医典》,经过千年验方,摘录于当代藏医药大师旦增顿珠所著《藏医常用验方荟萃》。

功能主治

温肾补阴,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1次。

禁忌

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初冬进补,先健脾胃

立冬后如何进补呢?

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有专家解释,尽管已经立冬,但地区的初冬仍受深秋“尾巴”的影响,仍然会有“干”的症状,如口干、咽干、唇干、鼻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因此,燥则润之”,专家表示润燥应以生津、润燥、养肺为主建议食用太子参、玉竹、枸杞、百合、无花果、雪梨、银耳、木瓜等滋润养阴的食物。

另一方面,立冬后进补,调养脾胃也很重要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受不受补。

因此,冬季进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建议多用党参、淮山、芡实、五指毛桃、栗子等补益脾胃之品。

END
仁心仁爱仁和药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