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蘇匠日和健康研究所 | 立冬,万物归藏、驱寒护阳、补肾为先。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养护阳气,养精蓄锐
每日多睡一会,养护阳气:《黄帝内经》记载到:“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一般是早上6:40左右起床,晚上22:00左右睡觉,这样对养护阳气最有益。
室外走走,提高抵抗力:阳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因此,冬季养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已关在屋子里,人体要适当感受天地间的寒凉之气,走到室外,激发身体的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穿衣保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即老年人外出活动尽量选择日出之后和太阳未落之时,以趋避寒气。

另外,立冬后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伤阳气,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但也不可过分添衣,因为衣着过厚,时常出汗,则皮肤毛孔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立冬要多食白:中医讲,从五行五色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后应该多食用“白色”食物来养生,功效尤为明显。
白菜:民谚有云:“白菜帮子最有营养”、“冬日白菜美如笋”、“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等等。冬天天气干燥,多吃白菜,可滋阴润燥、护肤养颜
白菜帮中含有叶绿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营养成份高于白菜心,吃的时候注意不要丢弃。
白萝卜:润肺止咳吃白萝卜!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立冬以后需要特别呵护,白萝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
白萝卜可促进消化,熟吃补气。此外,生食白萝卜时,其辛辣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还有消炎的作用。
白萝卜属寒凉食物,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的人应该少吃。

少吃咸,适当吃点苦味的食物:咸入肾,苦入心。咸味吃多了,肾水升腾而以水生木,肾水反而不能闭藏,有损健康。苦能降火,适当的吃些苦味可以帮助相火下潜,更好的促进冬天肾水的闭藏。所以立冬后天气寒冷,耗费的阳气增多,要适当的食用些苦味补充身体所需。
补养食用肉类和干果:冬补可以适当的吃些肉类,如牛羊鸡肉、鲫鱼鲤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干果,如栗子、核桃、花生等,这此食物都可以帮助我们补气填精、壮养元气,有助于冬日收藏。
运动健体:冬季晨练,不可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开始比较好。适宜的运动为: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

立冬·分清体质,进补不盲目

立冬开始,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开启了进补的大幕。北方吃饺子,江浙一带吃膏滋,潮汕地区打炉边等,都是立冬时候的传统美食习俗。不过,冬季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补,不可盲目进补。

中医养生最讲究的是“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进补则分为清补、温补、小补、大补,切不可盲目进补。

比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尤其是肺、脾、肾、肝阳虚的人,一周喝一次美味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冬季进补最好的美食

但如果是整天大鱼大肉造成的痰湿体质,此时就不能盲目的再吃肉进补了而是要把气补足,让痰湿化开。这个时候,五谷杂粮做的各种粥、理气化痰的花草茶、萝卜就成了最好的滋补品。

经常熬夜或者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较多人往往养成了阴虚体质,这个时候往往外寒内热,手脚冰凉,容易心烦口干想吃凉的东西。此时,可以用一些排骨、鸭子搭配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炖汤滋阴,或吃一些滋阴润燥的膏方都是非常适合的。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500g,怀山药250g,生姜20g,当归10g,枸杞10g,大枣10枚

做法:将羊肉、怀山药切块,生姜切片,所有食材放在锅里一起煮开,煮开后转中小火炖煮40分钟后,吃物喝汤。

特点:温阳散寒,补脾益肾。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体寒血瘀的产妇。

注意:一周喝一次即可,不可每日食用。孕妇不能吃;阴虚、痰湿体质之人不建议吃。

黄芪陈皮玫瑰茶

食材:生黄芪6g,陈皮3g,玫瑰花6朵,枸杞6g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特点:扶助正气,化痰祛湿,疏肝理气。尤其适合气短,口中黏腻,舌苔白,舌头齿痕中,痰多容易吐出,以及经前期乳房容易胀痛,容易胀气的人。

注意:舌苔黄,痰少而黏不容易吐出的人不适合。

黑豆杏仁核桃米浆

食材:黑豆10g,核桃1个,杏仁8g,小米10g(一人份)

做法:核桃去皮,核桃仁和杏仁用水浸泡把内膜去掉;小米和黑豆洗净用水浸泡。将处理好的食材加适量清水,放入豆浆机或破壁机打成米浆(如果不带加热功能,打好后需要加热煮沸)

特点:健脾益肾,滋阴润肺。

注意:糖尿病人饮用时候,不建议放糖。食材过敏的人群、有吞咽障碍的人群不宜饮用。

立冬·中医养生调理,未病先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冬季肾主令,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立冬后要避寒就温,重视足部、下焦的保暖保健

足部汗下法:补益肾气

立冬后天气由凉转寒,此时人体肾气会变得旺盛,以适应气候的变化。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因此,立冬后补益肾气都要围绕一个“藏”字。

补肾如何补?肾为先天之本,女者阴也,男者阳也。

女性一般以阴虚、气虚、气郁三种体质调理为主,起到滋肾阴、补肾气的作用。

男性一般阳虚、气虚、气郁三种体质调理为主,起到肾补阳、补肾气的作用

阴、阳两虚者,白天怕冷,半夜潮热者应以阴、阳双补。因为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有阴阳平衡才能生成万物。

体质泡浴汗下法,疏通三焦、上腹中腹

立冬时节主气、客气皆为阳明燥金,燥令行事,肝气不舒,生气欠振;燥伤气阴,肺为水之上源,肺肾亏虚,故此阶段气运多致“上燥、中清、肝郁”之格局。

上燥则口干、心烦、口疮、头痛、眼涩;
中清则脘腹胀满、便溏或排便不畅;
肝郁则情志不舒、胁痛、形寒、心慌等不适。
每种体质都有其相应的调理方式,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医药包进行汗下法调理所用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先通过“体质透皮疗法”祛除体内寒气,再采用【个性化养生体质】“点、线、面”经络手法疏通经络
现在的汗下法,对古方进行了优化、加工,精选适合体质的、天然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经过炮制后,用药汁浸泡在人体的皮部、穴位、经络上面,疏经络,通三焦,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寒、湿、暑之邪、提高机体免疫力。
黄帝内经指出养生五步曲:排通调补固。

立冬·药灸

神阙: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关元:古今保健要穴,久之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肾俞穴:灸之有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的目的。

《医宗金鉴》明确指出神阙穴能“主治百病”。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功效】

  •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主治小便不利、大便不调、腹水、水肿、肥胖等。

  • 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胃痛、反胃、痞满、呕吐等。

  •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主治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 敛汗固表,涩精补虚:主治自汗盗汗、带下、久泻、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

  • 防病驻颜,养生延年:用治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原:玛丝菲尔、欧格兰顿、苏悦1978、星座】

©广东蘇匠日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蘇匠日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蘇匠日和酒业有限公司

蘇匠日和健康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03之65,英骏大厦十楼A1003、A1006
电话: 020-36986939;13926288177
蘇匠日和皮肤抗衰中心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03之65,英骏大厦十楼A1001
电话: 020-36986939;13926288177
蘇匠日和日式美甲美睫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03之65,英骏大厦十楼A1005
电话: 020-36986939;13926288177
蘇匠日和艺术馆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03之65,英骏大厦十楼A1002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健康微商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