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养生|秋去冬来立冬时,补肾防寒护阳气!

立冬闻雷

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2022.11.07

立冬时节

立冬,2022年11月7日。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节气分为哪三个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节气民间有哪些习俗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冬饺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我国许多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有了创新,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在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冬泳

立冬饮食原则

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食用这些是身体可以抵御严寒。也可以食用一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的消耗。
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这时候就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维C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等。多吃薯类,不但可以补充维生素,还可以清除体内湿热的作用。冬季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但是除了白菜可以再食用一些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等。
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咸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来减轻心脏负担如橘子、猪肝、羊肝等。
立冬养生要适当动筋骨,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

立冬养生食物

枣,冬枣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对皮肤起到美容的效果,所谓一举两得。但是,值得注意,对于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差的人,最好是煮熟之后再使用,以免对肠胃不好。

冬瓜,冬瓜含有较多的水分并且热量非常低,还有很多营养成分,可以预防体内的脂肪堆积,有利于降低脂肪功效。

冬笋,经常吃冬笋不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且还能降低肠胃对脂肪的吸收。而且它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等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冬笋含有较多的草酸,对于结石以及痛风患者尽量少吃,在食用之前最好把草酸去除。

药食同源:冬季喝《懿食源》花茶,药膳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
如「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黄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黄精加茯苓煮水喝,也可煮些生姜大枣汤,以调理强健脾胃的功能。

​长按二维码登入购买药膳,花茶惊喜不断.

立冬养生防“五寒”

1、防鼻寒,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2、防颈寒,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3、防肺寒,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称,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
4、防腰寒,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5、防脚寒,冬天经常泡一泡宫庭香汤浴。泡香汤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澡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冬天的风常为北风,同时,“寒”也是冬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寒为六淫邪之一,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我们能保护好阳气、养精蓄锐,来春升发时就有更好的身体储备。

立冬过后,寒风一天比一天凛冽,骤变的天气让不少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立冬之后,朋友们特别注意预防一下“五寒”

防鼻寒,祛鼻炎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治寒,每天早上或者出门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是防治鼻炎的不错方法。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顺便揉搓鼻翼,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防颈寒,裹成团

秋冬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不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秋冬季节应避免颈部受寒,颈部保暖防止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等有一定的好处。

防肺寒、保平安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日常注意保暖,也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防腰寒、勤搓盘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处,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防足寒、勤泡脚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温水泡脚没过脚踝处,每次泡脚20-30分钟左右,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立冬时节保持乐观心态,调养情志,可以适当增加香灸身心养护,抓住节气香灸养生事半功倍的机会,弘善源-香灸以香养心、以灸养身为您的全年身心健康养护保驾护航。

冬天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立冬养生·香灸调理

立冬后,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

中医认为,此时除了可采用传统药膳食疗来调整身体外,还可适当借助香灸顾护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冬季的抗病能力。

临床上,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是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

假若能在阴阳之气剧烈变动的时刻,应用香灸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

因此,“节气灸”正是体现中医的这种“因时制宜”加强机体整体机能的有效方法。

“节气灸”施用的目的是使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的效果更佳,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

它并不仅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单一预防作用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更应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具有广谱性的扶正固本方法。

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依“节令”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依靠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因此,节气灸可以起到防患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来讲,立冬这天香灸效果最好,但是,香灸发挥效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久灸为功。

所以,最好在立冬前3天就开始香灸,加上立冬以及其后的3天,共持续7天,立冬灸会事半功倍!

立冬重点香灸穴位:大椎、肾俞、命门、涌泉、神阙、关元、中极!

温馨提示:下一个节气“小雪”(2022年11月22日)因节气前后香灸客户较多,为了节约您宝贵的时间以及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请提前到弘善源店预约节气香灸时间哦!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企划部修改编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原创,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