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保健药材: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关注老李,和30万中老年学习养生知识)

别名详解

北五味子、辽五味子、五梅子、玄及、会及、面藤子、血藤子。

性味归经

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营养成分

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五味子素、脱氧味子素、新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酯等。

功效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虛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药典论述

(1)《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贏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2)《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3)《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4)《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研末;每次1~3克;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传世古方

治气阴不足、体倦自汗、口渴咽干,或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人参1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本方名为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治肺虚咳嗽、短气,或肾虚遗精、滑精、虚羸少气:五味子250克,加水煎汁,浓缩成稀膏,加等量蜂蜜,以小火煎沸,待冷却成膏备用。每次服药膏1~2匙,空腹时沸水冲服。本方名为五味子膏,出自《本草衍义》。
治脾肾虚寒有腹泻,久泻不止:五味子18克,吴茱黄6克。上药一同炒香,研为细末。每次6克,以米汤送服,每日2次。本方名为五味子散,出自《本事方》。
治肺经受病,多汗恶风,时咳短气:五味子、杏仁(炒,去皮尖)、桂心各3克,防风(去芦)、甘草(炙)、赤芍药、川芎各6克,川椒0.9克。上药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不拘时服。本方名为五味子汤,出自《奇效良方》。

临床应用

治老年人阴虚内热,口燥咽干:五味子5克,西洋参2克。上药以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治体虚多汗:五味子、麦门冬各9克,牡蛎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神经衰弱,心悸不眠:五味子6克,茯苓、菟丝子各9克。上药水煎,去渣,调人蜂蜜。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泻:五味子、补骨脂各9克,肉豆蔻、吴茱萸、枣肉(将大枣、生姜同煮烂,去姜)各6克。制成丸剂,每丸9克。每日1丸,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
治小儿遗尿:五味子、菟丝子、五倍子各等份,研末,加水调成糊状。用时,将药糊敷于脐部,次日早晨除去。

适用人群

肺虚咳喘者适用。遗精、久泻的人适用。口干渴者,自汗、盗汗的人适用。休克、虚脱者适用。患有听力下降、眼疾的人适用。

注意事项

五味子应置通风干燥处,防霉。外有表邪,内有实热者忌服。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肝旺吞酸者忌服。

养生

药膳

五味灵芝菇

配方:五味子10克,灵芝菇500克,鲍汁适量。
制作:先将五味子放笼屉蒸20分钟,取药汁备用,锅中加奶汤煮制灵芝菇入味后取出,放入盘中,锅中加鲍汁,在加入五味子和蒸好的药汁勾好淋在灵芝菇上即可食用。
特点:软韧香浓
功效:益肾生津。

注:资料来源《中华药膳养生宝典》

是一种鼓励分享传递快乐

看完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