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后想要化寒湿、补肾阳,多做这六件事!

立冬过后,是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养生有六个关键。

鼻子经常搓

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有助预防感冒或哮喘。

冬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补心多睡觉

睡眠是最好的补药!冬季注重睡眠,不但可以“补”夏秋季缺的觉,还可收敛肺气。

不过,由于入睡时全身新陈代谢速率会大大降低,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体内细胞缺氧,尤其大脑的中枢神经会被过度抑制,反而导致细胞衰老加速。

因此,冬季的睡眠时间一定要有节制,成人睡7~8小时即可。

后脑经常敲

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养胃用花生

《药性考》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所以说在霜降时节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选择。每天吃10粒生花生,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吃生花生要连着红衣一起吃。女性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亮丽。

拉伸要多做

随时多做拉伸练习,起床后伸个懒腰,坐久了练练弓步。

只要随时随地地多拉伸,能保持全身柔韧性,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舒缓紧张情绪。

柔韧性越好,说明体内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就越顺畅,营养供应就越充足,代谢废物也能更快排出体外,细胞就能保持年轻。

驱寒晒晒腿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

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给腿脚晒足阳光,储存能量,到冬天帮助抵御寒冷,护卫正气。

我们的下肢都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秋冬时很容易出现下肢冰凉的情况。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了脚部的养护,比如泡脚,往往却把小腿忽略了。

其实我们的小腿和双脚一下,同样也被成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垢,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保养腿部也就等于保养脏腑。

因此冬季,我们更需要通过足熏代替传统泡脚,温养整个下肢。

足熏,顾名思义,就是用“熏”代替“泡”,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对小腿和脚部进行熏蒸。

足熏时,可以使膝盖及以下部位全部被药浴蒸汽包裹,整个下肢都会感觉暖暖的。温煦足熏通过中草药气味归经之理,可以持续刺激于下肢皮肤表面,药性通过人体的皮肤,渗透进皮下组织,作用于深层次的经络血脉。

草本加热力的双重刺激,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让寒气排出体外,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

相比于泡脚,足熏不需要再担心水温难以控制、费水费力、泡不出效果,每次只需要两瓶矿泉水的量,就可以足熏20-40分钟。

俗话说“十胖九虚”,印象中胖人应该不怕冷,但是有一部分胖人,越胖越怕冷,尤其是胖得松松软软,饿两顿又很容易瘦下来的人。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湿过重所致。

千万不要小看足熏,我们的小腿和双脚上有众多的养生大穴,包括涌泉穴、足三里穴等,它们就像身体的众多门户,让身体跟外界达成一个很好的呼应关系。足熏通过温养穴位,能帮助我们温补肾阳之气、调理脾胃、驱寒除湿、强壮身体,等于封住了一个疾病的入口。

晚间九点做足熏,补肾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在此时足熏使得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

白天紧张的神经以及劳累的肾脏,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充分的舒缓,人也会感到非常的舒适自如。

当一个人真正阳气充足了,就会像身体里的太阳拨散开了阴霾,化开了寒湿,成为一个体型正常、精力旺盛的人。

精彩推荐:

“冬季进补,上山打虎”!9个“食谱”,健康过冬!

14秒被感染、1传20…疫情形式严峻,所有人都要做好这件事!!!

冬季咳嗽,这7类食物不要吃!越吃越严重!

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养生智慧:十二时辰,顺应天时,才能过好每一个当下!

立冬 | 水始冰,地始冻~立冬谨防三病,灸三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