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中医认为,寒冷的冬季里,生命活动会由盛转衰,此时正是“补冬”的好时候。冬天适量食用这些食材,能给身体“雪中送炭”,有助于增强体质。快来看看有哪些!
01
补冬好食材
枸杞
养肝明目
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而枸杞是补肾佳品。枸杞性味甘平,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对肾脏和肝脏都有益处。
吃法
早晚嚼食枸杞子(每天不超过15颗),可以更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但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用量。
枸杞还可以搭配大枣、山药煮粥或煲汤。
大枣
补中益气
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
吃法
建议把红枣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治疗胃寒、胃痛。红枣水里加入桂圆,可作为茶饮,有补血、补气的功效。
民间有“一日吃仨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
红糖
化瘀散寒
冬季强调温补,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
吃法
红糖与不同食物搭配,可达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红糖煮荷包蛋,让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作用;熬粥放点红糖,有益气养血之效。
每日摄入量要控制在25克以内。
黄芪
益气固表
黄芪向来被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缓解乏力。
吃法
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黄芪炖鸡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对缓解产后体虚、面色萎黄、易出虚汗等效果良好。
有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慎食。
白萝卜
去火化痰
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白萝卜对肺胃有热、痰多、气胀食滞、消化不良、大小便不畅的人尤其适用。
吃法
在食用上,它有两个最佳搭档:如想发挥止咳效果,就将白萝卜和冰糖搭配;如想抑制咽喉发干、疼痛的症状,可把白萝卜与青果煎煮后当茶饮,能很好地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
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溃疡、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白萝卜。
芡实
健脾祛湿
芡实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适合“补冬”的传统观念。
吃法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芡实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则可能造成便秘。
甘蔗
滋补养血
甘蔗可滋补养血、清热生津,吃了煎炒烹炸烧烤类的食物之后,喝点甘蔗汁正好能去去火。
吃法
温补御寒甘蔗羊肉汤:将甘蔗切块状,先将蜜枣、麦冬和姜片放在高压锅内慢煮半小时。再将羊后腿洗净切块,沥干水分,放入锅中再慢火煮两小时即可。
甘蔗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02
补冬三食谱
枸杞桂圆茶
滋阴养血
桂圆8颗、枸杞子10克。一起冷水下锅,开锅后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桂圆益心脾、补气血。二物同煮,可起到滋阴养血、补益心肾的功效。
白萝卜羊肉汤
补虚温中
羊肉500克切大块,洗净后汆水捞出;羊肉和白萝卜300克放入汤煲内,武火烧开后,转文火再煲1个小时左右即可;出锅时加适量盐、白胡椒粉调味。
功效
本药膳有补虚温中、降气消痰的功效,常吃可增强人体御寒能力。但羊肉性热,阴虚体质或身体热盛的人要少吃。
芡实粟子粥
补肾养脾
粳米15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再加入50克栗子、30克芡实粉,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熬煮20~30分钟;待栗子绵软后,再放入适量核桃仁,共煮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
上述诸品同煮成粥服用,可补肾养脾,对腰酸腿软、反胃呕吐、晨起腹泻、畏寒怕冷、小便频多等症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提醒:文中食疗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