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肾“开窍于耳”,耳与肾脏关系密切。我们还说肝有病,需补肾。鸣天鼓按压双耳,除了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还可以补肾养肝。
<做法>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
<功效>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养生保健,而且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在五官中,耳朵最不抢眼,但由于它是十二经脉皆通过的地方,在此处只要稍懂乾坤,养生便有施小见大的功效。
这是因为耳朵上的穴位很多,而且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传统医学称,“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促进相应部位的循环。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修补亏虚身体生精功7种常用于失眠多梦、入睡难、易惊醒的中成药!金日光教授关于新冠防疫意识、自防措施、自身免疫等等自我防疫能力的宝贵建议!意念力:人体神秘的原始本能人体能量类似虚空,心静的人潜能永不枯竭!(深度好文)腰疼腰突中医医案膝关节肿大疼痛中医医案眩晕头脑涨中医医案老人尿多医案痛经中医医案。肝脏转氨酶等指标高,十剂药治疗恢复医案类风湿关节炎医案阳强症中医医案。论述调冲任脉治女人月经不通,崩漏之疾。遗精医案产后全身疼痛医案。论述宫颈癌的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中药论治。再论胸痹心痛(冠心病)的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腹水医案。论述胃癌的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