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寒未大也”,我们迈入小雪节气了。
一个接一个的寒潮预警,暖气、空调、烤火炉、热水袋,保暖4件套,那是片刻不能撒手。
不过大家发现没有,这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风热感冒。
另外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溃疡、口臭、流鼻血等也开始频繁出现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没有在该冷的时候冷,该藏的时候藏好自己的阳气。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内的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太阳赐予天地万物光明和温暖,失去它,万物就无法生存。
所以,冬季要”养藏”,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阳气,为来年春天的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睡个早觉,能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小朋友最好是9点便要准备上床睡觉。
不仅伤肝,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你反应迟钝,记性变差,心脏时不时就咯噔一下,猝死的风险飙升!
我经常看到新闻,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熬夜加班,熬夜玩手机、打游戏…而猝死的。
钱能再赚,手机随时能玩,但命没了就无法重来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睡个懒觉是大家最喜欢的,睡到太阳晒屁股,起床是最好的。
此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令人头脑清醒,精神百倍,可以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所以,坚持晚上10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是冬天很棒的睡眠习惯了。
冬天不建议洗澡太频繁,尤其是南方的朋友,有的人会天天洗澡。
《黄帝内经》还说:”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言下之意,就是要关闭所有的开泄气机,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冬天闭藏的道理。
所以,一周洗2~3次即可,每次洗澡不宜超过20分钟,水温不宜超过42℃,洗澡后要立即擦干身体、头发。
推荐你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长冻疮,还能缓解一身的疲劳、晚上睡得香。
泡完脚后,用双手按揉涌泉穴3分钟,按到酸痛为最佳,能补肾精、藏阳气。
涌泉穴很好找,把脚趾卷起来,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便是。
所以说,进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温补或平补。
北方气候严寒,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人就得多补充阳气来御寒,所以进补以【温补】为主。
温补,言下之意就是吃温热性的食物来进补,重在补肾助阳,来预防寒病的发作。
像手脚冰凉、一吹风就流鼻涕咳嗽、容易拉肚子、小便清长、痛经、血块多,月经量少经常推迟、关节酸痛、老寒腿…都是因寒而起。
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核桃、红枣、龙眼、猪肝、鳝鱼、海虾,或羊肉、牛肉、狗肉等温阳的食物。
补之前,要注意有没有积食的情况。有的话,一定要先喝点焦三仙或消消宝,配合推拿,把积食消掉,才能进补。
南方不如北方冰冻三尺的严寒,所以,进补应当以【平补】为主。
像我们常吃的粳米、玉米、猪肉、猪肝、鹌鹑、芝麻、红薯、燕麦…便是属于性平的食物。
既补气又补阴的食物,有山药、蜂蜜、香菇、红薯、土豆、牛肉等。
既补阳又补阴的食物,有枸杞、板栗、黑芝麻等。
此外,南方除了冷,还有湿气,而【舌苔】是最能反应湿气的指南针。
如果发现孩子舌苔白厚/黄厚,就表示现在不适合进补,而应该先吃点茯苓粥、赤小豆粥这些来祛湿。
有宝妈问我:”老师,节气推拿和保健通调方要一起推吗?”
这里,我解答一下。节气通调方,在节气前后3天推最佳,其他时间可以推保健通调方。
孩子有症状时,还是优先推症状的通调方。比如,积食就推积食的通调方,咳嗽就推咳嗽的通调方。
借着小雪的时机,早睡晚起,有太阳的话晒晒背,晚上陪着孩子泡个脚,丢掉手机享受亲子时光…去感受冬藏的美好吧。
点击图片抢购

长按图片扫码获取
点图片查看
用好1个食材,帮娃消积、通便、调咳嗽!90%的家长还不知道
蛋白质是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助娃长高长肉,不给娃吃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