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立冬补肾正当时!做好4件事,温补肾阳还提升免疫力,一年病不找!

朋友们,早上好啊~
我是每天分享中医养生知识的小肖
寒风乍起立冬至,这也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表示一年将走向结尾,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
所以,冬季养生也要遵循天时,早卧晚起,进补肾气。
对于整个冬天的气候冷暖,老一辈的人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那么一整个冬天都会寒冷;
相反,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那么则会是暖冬。
入冬后如何吃?如何养?下面就跟着小肖老师来了解节气立冬,做到顺时合理养生。

物候说——立冬

一候|水始冰
气候渐寒时,流水水面开始凝结,但尚未结成坚冰。
二候|地始冻
而后土地开始冻结,但仍未到坼裂的程度。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一般畏寒,冬天开始便不多见;蜃生长于海边,外壳的颜色条纹与野鸡十分类似。
于是,古人便误以为到了立冬时节,“雉”就会进入水中变成了“蜃”。

立冬日,补肾正当时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在这两天补肾,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
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
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立冬艾灸,收藏一把太阳火

肾在五行中属“水”,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
也就是说冬天气候由凉转寒,于是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不论是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还是精神萎靡都是因为消耗肾气,使肾水偏虚,因此冬季对肾的养护都要围绕一个“水”字,以滋养肾水为保健原则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天气寒冷,宫寒的女性疼痛症状加重。
中医治疗宫寒的原则多是温补肾阳来暖宫,对于此类虚寒症,艾灸是最合适的。

东补肾,三大特性穴

01/关元穴和神阙穴
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
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艾灸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02/命门穴
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立冬补肾阳:白萝卜羊肉汤

羊肉性温热,秋冬食用,益气补虚、抗寒。
北方的朋友现在可以喝起来御寒了,羊肉温补肾阳,经常感觉体力不支,疲劳感重的人要尤其补一补
但如果身体怕热,常大便燥结,要少吃。
秋冬吃萝卜,可清除滞留在体内的虚火,炖羊肉时,要加点白萝卜,润肺,中和羊肉的热性,搭配胡萝卜可补虚益气。

“东藏”,为睡眠第一补

冬为阴中之阴,冬夜为阴中之阴之阴。“秋冬养阴”大家都知道,而一天中的冬天是从晚上21点开始的。
所以,冬日要睡得早,起得晚。“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俗话说,睡眠是第一大补。
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睡觉是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则是能量释放的过程,一张一弛,阴阳和谐。
立冬后尤忌熬夜,小孩子冬夜不宜晚于21点入眠。
经常熬夜的朋友,建议你把子时(23:00-1:00)的觉一定睡好了,然后早起几个小时处理事务。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

补阳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后背。
这个方法是列子推崇的“负日之暄”,就是背日光而坐的意思。
人体的后背是多条经络的必经之路,后背经过阳光的照射,变得暖暖的,经络就会畅通,阳气也会变足。
一个立冬晒下来,你会发现疲劳感慢慢消失,白天精力充足,晚上睡眠状况也会变好。
好啦,今天立冬的养生知识分享完了,大家还有哪些不懂的可以私信问小肖老师噢~
点个【在看】【分享】,全家人一起健健康康过立冬。
标签: